扩大医院用地的建议(一) 中共长乐市委、市政府: 新建病房大楼列为199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决策受到全社会普遍拥护 和支持。其建成将为长乐市医疗事业发展再树丰碑。去年以来政府为大楼选址召 集计委、财政、土地、建设、粮食、卫生等部门反复协调,一致认为搬迁塔山粮 仓新建病房大楼是第一方案。我们赞赏这一方案,并理解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为 此所作的努力。 我国规定一般综合医院医疗区用地面积每张病床80—130平方米。据国家建委和卫 生部调查实例,平均每床83.9平方米。500张病床相应医疗区面积以平均数计则 应41950平方米,即使使用塔山仓库的5600平方米合原来市医院用地面积总共只有 2.56万平方米,每床平均只有51平方米,还是低水平的。这里靠近南山公园风景 区,综合环境质量较好,有利病者康复,有利创建花园式医院。 从54名中高级知识分子《陈情报告》中了解到,他们都拥护第一方案和市委市政 府为民办实事。请求政府继续努力实现这一方案,请求政府不急于让这批技术骨 干搬迁出医院宿舍。他们居住在医院内住宅区两座单元楼安心敬业,对于抢救危 重病人、及时会诊是极为有利的因素。若搬迁也得就近征地建房妥善安置;迁远 了的确不便。况且两座单元楼使用年限分别只有9年、14年。 长乐市医院门诊与病房两座主楼使用至今三十多年,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事业发 展需要。新建病房大楼并逐步把长乐市医院建设成为同级一流的综合医院,这是 顺应时代进步事业发展和造福于人民的一大善举,是广大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 一流医院需要医德高尚、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医德高尚乃中华民族美德,是人 的因素。设施与环境取决于科学进步、思想境界、社会经济状况。环境优美还需 要一定的场地面积与立地条件。目前市医院场地过于狭小,应该根据需要与可能 相应扩大医院用地面积,结合这次病房大楼选址,编制长乐市医院科学合理的布 局方案。市医院医疗区、住宅区都有必要扩大用地面积,还必须有相当的绿地和 美化环境建设;邻近只有塔山粮仓通过努力可能调整。 医疗事业同粮食仓储事业同样都重要。调整塔山粮仓用地是有利双方事业发展的 难得机会。现状是一边是狭小的医院、另一边是老旧的粮仓;调整用地后粮仓可 新建到水陆交通更便利的地方,又为花园式医院增加8.4亩用地面积,这是相关部 门为人民利益多做贡献的机会。当然,涉及粮仓调整需经有权机关报批并给予合 理补偿。为此,市政决策机关及相关部门作过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包括补 偿价格逐步接近双方要求。只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继续从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优化各项事业、建设好长乐新兴港口城市大局出发,不放弃努力,相信会取得有 权机关和相关方面更加广泛有力的支持,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实现第一方案。 其他方案(指不使用塔山粮仓土地、只在现有医院内建大楼的方案)综合比较都 不如第一方案,为节省文字不作赘述。另外征地新建起一座现代标准的“二级甲 ”医院估计是“九五”以后比较遥远的事,眼下空谈无益。现在有机会调整塔山 粮仓作为扩建医院用地是现实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既经济实用又科学合理的 方案。把市医院扩建成一座花园式的二级甲等医院是长乐市的光荣、长乐人的福 分,也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再创的一个新业绩。 致以 崇高的敬礼 长乐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姓氏笔划为序)朱远谋 江今英 江谨樟 张克湘 李平海 李德建 陈 瑜 林仕华 林丽玉 高宇彤 1996年2月28日 扩大医院用地的建议(二) 尊敬的林书记、吴市长:新春大吉大利! 2月1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市医院送来高玉棠、陈绍根、郑立祥、宋传贤、张 思芸、郑培贞、严峰…54位中高级知识分子联名的《陈情报告》。17日,我同平 海、克湘三委员春节值班,接待来访。18日下午我再次接访。为关切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大事体恤专家呼声履行人民代表职责,特向首长敬献孔见仅供参考。 一、新建床位500张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康复楼(病房大楼)列今年市委市政府 为民办实事项目,受到全社会普遍拥护和支持。其建成将为长乐市医疗事业发展 再树丰碑。 年来政府为大楼选址多次召集计、财、土、建、粮、卫等部门反复协调。各方一 致认为搬迁塔山粮仓扩建长乐市医院是第一方案。我也赞赏拥护这一方案并望早 日实现。塔山粮仓建筑面积3千平方米,占地5600平方米,合入现医院用地总面积 2.56万平方米。国家规定一般综合医院医疗区用地面积每床80—130平方米;据国 家建委和卫生部调查实例,平均每床83.9平方米。闽清医院百余张床位用地近2万 平方米。5百张床位,医疗区用地面积以平均数计应41950平方米。这里靠近南山 公园风景区,综合环境质量较好。不但有利病者康复,而且有利创建花园式医院 。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近年粮食部门在退还宗祠、土谷神祠等民间集体建筑 产权、新建粮仓诸方面成绩显著,粮库紧张状况已经缓解。当然,医疗事业同粮 食仓储事业同样重要,用地调整是有利医院和粮仓分别得到发展的两全其美的机 会;涉及粮仓用地调整也需经有权机关报批并给予合理补偿;这类问题只有政府 不放弃努力,终会取得有权机关认同和支持的。 《陈情报告》请求政府对扩建医院用地范围作科学考量。这不仅符合学科理论指 标,而且合乎客观实际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点是有利于救死扶伤,体现了医护工 作者传统美德和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可作为民主科学决策依据之一,可借此促 成医院在扩大用地条件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第一方案既是上策,只要政府不 遗余力坚持努力,只要部门都以配置资源科学性和成全公益事业责任感出发,任 何困难不难克服,任何矛盾不难协调解决。共同的科学理念,必将凝聚为正确之 共同认知,同心协力为之运作,其合力是无往不胜的成功保证。 二、第二方案:把两座主治医师住宅楼和两座旧宿舍(建筑总面积3727平方米)拆 除作为新建大楼用地;政府在医院邻近择地10亩为医护人员集资建房。《陈情报 告》对此有异议: 两座主治医师单元楼分别建于1982年和1987年,当时县委县政府为贯彻知识分子 政策克服财政困难阻力而建的。虽是50平方小套,然而医护骨干从便利上班施治 ,有利服务患者着想,尚感实用。今要新建54套宿舍须耗资二百万元,资金筹集 难、在医院邻近找地也难,所以医务骨干以事业为重,在问题尚未妥善解决之前 ,不敢贸然搬迁出医院住宅区。况且,这批技术骨干从医数十寒暑,仅赖工薪维 持生活,并无余钱建房者有之,不胜负担昂贵房租者有之。 如果让一批潜心敬业的医护骨干搬出而远离医院,从患者利益出发也很可惜。其 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23名,主管护师、护师各6名,计43名 。占全院技术骨干60名的71.7%。大批技术骨干居住院内,无论参加急诊抢救或 院内疑难病例会诊,不管三更半夜或大风暴雨都能应声随到。多年来为抢救许多 危急重病人赢得宝贵时间夺回生命,经常为争分夺秒救护成功而备受社会与医界 赞誉。实践证明,院内住医(住宅区布局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的机制对于保障医护 人员专心敬业、协同会诊、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抢救失时事故,都是极为有利的 因素、难能可贵的条件。《陈情报告》说:因急于催促主治楼搬迁,人心惶惶, 势必影响情绪。综上所述,第二方案并非上策。 如果拆除使用三十余年的门诊楼和病房,利用其地皮新建大楼,拆建期间病员分 散市内外其他医院就医,将加重其他医院正常负荷,既对患者不便,也使市医院 收入骤减。 如果先征地给技术骨干集资建房,并做到过渡安置满意,然后拆单元楼建新楼, 同样要以最终让骨干搬出医院为代价。 纵使一切问题“妥善”解决,一定要自我局限在原有狭小的场地建起500张床位大 楼,环境配套差,更无余地在医院范围内逐步改善医护骨干的居住条件,犹如牡 丹花虽好,缺少健美的枝叶相衬。综合分析,其他方案皆不如第一方案。 三、若能按政府初衷和城建规划考虑,科学布局分步实施,良性连环运作方案为 最佳。即搬迁塔山粮仓及加工厂,增加扩建医院的用地;大楼选址可按科学论证 ;同时可以扩建临街大开面美化园区(假山水法绿地花坛);逐步改善中高级知识 分子在院内住宅区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瞄准国内先进水平创 建同级一流文明花园式医院,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是人民健康、医疗事业顺应 时代进步的合理需求。若干年前就有人提出在近郊征地几十亩新建现代配套的综 合医院,虽因财力不敷并未实现,人们仍不忘其远见卓识。 调整塔山粮仓作扩建医院用地,既经济又科学,既不难操作又造福万民。 钱从何来?取之于民、创之于业、功利天下。会用好钱,会办好事,便是好公仆 ,民众就会习惯地感恩戴德。厘毫压倒英雄汉。人们最敬服当家人“钱少能创大 业”。经济腾飞的时代百端壮举,撤县设市两港三先(水电路)日新月异,亿万元 难不倒英雄汉;医院与之相比则容易多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医院乃人民医 疗保健事业之先行工程,值得付出一点建设“三先”的精神来。医院主动提出贴 息贷款百万元借与政府,以表支持政府为民造福之千秋功德。只要决策科学民主 ,足以调动民众中蕴存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成一个同级一流的综合医院是 长乐市的光荣、是长乐人的福分,也是市政决策机关的一大功绩。 附:方案比照表 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宇彤 1996年2月29日 卫生局答复 长乐市人大办: 你办长人(96)001号文件“关于落实办理离退休老干部代表意见建议的通知”中 第六条,关于市医院扩建、设置华侨病房及加强管理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今年市委、市政府已将建设市医院新的病房大楼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委、市 政府对选址问题召集了市计委、建设局、财政局、土地局、粮食局、卫生局等有 关部门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搬迁塔山粮库(占地面积约8.4亩)作为新建病房 大楼最理想。经过较长时间的协调,于96年5月底,经各方面共同努力,市粮食局 同意置换土地将粮库作为新建病房大楼用地。现拟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500张 床位),同时在病房内开设华侨病房等,为长乐人民健康服务。 长乐市卫生局(公章)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三日 实施农技推广法 科技兴农基础牢 《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部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 志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入法制轨道,必将有力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今将我市实施《 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若干规定》情况向本次大会汇报交流 。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1、科技网络建设情况。 农业部门,长乐市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包括农技站、经作站、植保植检站、 土肥站、农科所),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包括畜牧兽医站),经管站、种子管理 站和种子公司。全市l8个乡镇都成立农技站、经营站、畜牧兽医站。 农机部门,长乐市成立农机管理站、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推广股、农机监理站和 18个乡镇农机管理站。 水电部门,长乐市成立莲柄港管理处、海堤管理处、三溪水库管理处和13个乡镇 水利工作站。 林业部门,长乐市成立林业科技站、规划队、防火办、林业公安科和18个乡镇林 业站。 水产部门成立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5个乡镇配备招聘干部。 2、农业推广机构“三定”情况。 (1)“定性”。县(市)、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除莲柄港和三溪水库两个管理处实 行自收自支外,其他均定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 (2)“定编”。农口部门县(市)级各技术推广机构的编制均为(1970-1980)年代 的编制,编制数少,专业技术人员补充难。如市农机管理站、农机培训学校和农 机推广股共编制17人,现配备14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7人;市农机监理站编制5 人,现只配备2人,其中专业干部1人。市农技站、经作站、植保植检站、土肥站 、经管站、畜牧兽医站、农科所、种子公司共编制63人,现在职的虽有89人,但 其中技术干部仅57人,全民工占16人,集体工占16人。乡镇农业“三站”(农技、 经营、畜牧兽医站)1990年根据省编委要求核定编制数,农业局报告本市编委,1 991年本市编委先后两次追加编制。现有18个乡镇的农技站编制为84人,畜牧兽医 站45人,经管站46人;虽然比原编制分别增加52人、31人、21人;但比省编委核 定编制数分别尚差7人、11人、5人。18个乡镇农机推广管理站编制42人,比原编 制增加24人;18个乡镇林业站编制32人,比原编制增加17人。 (3)“定员”。乡镇基层站专业技术人员有不断补充,但到位比较难。近年来,每 年都有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补充基层站,1993年还由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集体 工、临时工经统一考试录取或考核合格招收为聘用干部补充乡镇农业“五站”。 到1995年底止:17个乡镇农技站配备技术干部29人、复退军人3人,比编制差2人 ;14个畜牧兽医站配备技术干部19人、复退军人1人,比编制差25人;16个经管站 配备技术干部19人,补员工人2人、复退军人2人,比编制差23人。18个农机推广 管理站编制42人,现配备23人(其中全民干部14人、聘用干部9人),尚缺19人。1 8个乡镇林业站编制32人,现配备20人(其中工人3人),吴航、玉田、文武砂3个镇 无林业技术干部。 3、乡镇技术人员使用管理情况。长乐市对乡镇农业“七站”的站长任免、人员编 制、技术职称评定与考核、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审定与经费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的 年度计划与组织实施、农业执法与技术监督的领导工作,基本是由本级农业行政 部门主管。乡镇政府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政治、思想领导和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 条件。但在农技人才使用上,发现有占编不到位,挪作它用的(如搞计生、妇联、 土地、司法、武装、团干、乡镇“两办”等)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近两年,农技 人员全年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的有19人。由于乡镇“中心”工作比较多、任务重 ,抽调人员参加时,农技推广人员不能例外,若不服从乡镇统一调派,相应的补 贴等待遇不能享受。因此,农技人员无法自主搞本职工作;甚至也不愿单搞农业 推广工作,因为搞农业工作待遇低,效益差,既辛苦,又没“油水”。有人要求 跳出“农门”,特别是年轻农技人员。 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长乐市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部门都能发挥各自职能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一定成效。 农业部门,近年来开展科学实验、示范、农技培训、科技咨询,把先进实用新技 术推广应用到吨粮高优农业工程建设与开发、沿海旱作多熟配套栽培技术开发、 甘薯“五改”、水稻中低产田改造、植保综防、优化配方施肥、新品种新农药推 广应用、名特优果瓜菜良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推广乳牛和蛋鸭人工授精技术、 雏番鸭“三周病”防治研究、白羽半番鸭苗选育研究,农村财务管理与审计、联 产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建立指导与管理等,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好 评。近三年来,获地(厅)级农牧业技术推广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林业部门在选用抗病速生良种木麻黄水培苗、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容器苗工程造 林、开展沙荒风口种植沙杆草固沙造林技术试验、湿地松枯梢病和木麻黄棉蝗虫 综合防治试验、木麻黄二代更新多树种试验,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农机部门发挥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的作用,为农村培训农机手1500人,农机推广 班配合乡镇农机站为潭头镇大宏村四户种粮大户推广3台插秧机(延边产)、3台农 友90型联合收割机,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装备机械化树立了榜样;考核发证45个 农村维修网点,培训农机维修工87人,强化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春、夏、 冬三季机耕,都组织维修人员下田头,提供优质维修服务,深受机务人员的欢迎 。 水电部门坚持“科技兴水”,应用科技成果,进一步改造建设水利工程,推广节 水灌溉新技术、兴建地下管灌工程,全市已有64个行政村兴建地下管灌工程,累 计改善灌溉面积5.475万亩,居全省之首,现每年仍以8000亩的速度继续发展。 三、落实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措施。 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据市财政部门统计:对农业、畜牧、林业、水产、水 利、农机,6个部门农业事业费安排:1990年177.96万元,1995年增加到348.80万 元(包括工资调整)。农技推广专项经费:1990年上级拨款197.20万元,本市财政 安排120.30万元;1995年上级拨款424.50万元,本市财政安排258.70万元。支农 周转金:1990年上级拨款75万元,本市财政安排99万元;1995年上级拨款186万元 ,本市财政安排505万元。农业科技经费:1990年上级拨款3.7l万元,本市科委安 排7万元;1995年上级拨款4万元,本市科委安排13.9万元。 2、科技人员待遇。工资、浮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都能按有关规定执行 。但在职业务培训、工作生活条件,由于经费缺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3、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科学试 验、示范基地几乎没有了,开展试验、示范都要与农户挂钩,甚至市农科所的科 研基地还得向市良种场租用。实验设备、检测手段等,都是老套的,缺乏经费, 无法更新添置。长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楼,因资金缺乏建设慢。乡镇“五 有”农技站至今仍是“空白”。乡镇农业“七站”,除了农技站有单独办公室外 ,其他各站都是“合署办公”。 4、农业推广机构开展“技物结合”。在兴办经济实体,增加活力,促进服务方面 ,上有精神,但难开展。农业部门推广一些新农药、新化肥,干扰因素很多,且 效益也不高。 5、帮助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由于经费缺乏,每年市级一般只培训农民 技术员、村级财务人员、各类农机员。对农业劳动者特别是种粮大户、科技示范 户,培训机会较少;一般通过科技咨询、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他们应用技术的能 力。 四、存在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过去的“四级科技网”已很难复苏。而目前只有县 (市)、乡(镇)两级的科技推广机构。县(市)级专业技术人员少、任务重;乡(镇) 级中心任务多,搞本专业工作时间少,开展农技推广难度较大。县(市)级农技推 广机构编制少、职工占编多、超编多,或有编制补充难。而乡镇则存在挪用技术 干部现象。 2、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科学新技术能力较差。加上农业比较效益低,新 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影响高优农业的发展。 3、科技人员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影响工作积极性。 4、农技推广干部缺少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这方面尚缺乏时间、经费、制度的保 证。 5、农机化推广工作受到农业经营规模的制约。只有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 加上农艺配合,农机具才有用武之地,农机化推广工作才能走上正常轨道。 五、建议。 1、农业科技人员调动,必须商得农业行政部门同意。因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农技 人员在乡镇间调动,本应可以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人事部门批准。乡镇政 府不宜随意把科技人员长期挪作它用。 2、乡镇科技人员在主要农事活动季节和关键生产时期,必须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 农技服务工作,并同搞“中心”工作的同志享受同等待遇。 3、乡镇“五有”农技站建设。市、乡(镇)财政应大力支持建设所需配套经费。 4、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技术推广费,应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逐年提高。 5、要进一步理顺林业站的管理体制,尽快配齐基层林业站技术干部。对林业站职 工应通过培训,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6、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若干规定第15条“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从事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女25年)以上的农业技术人员,退休后享受原标准工资百分 之百退休金”。这条规定对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起到显著的激励作用。建议对于 在规定公布日之前退休的同类对象参照规定精神给予享受同等待遇。 长乐市人大农经委 1996年9月3日 【注】本文在全省县市人大农经委主任会议上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