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张 源长乐 张睦“福州里人” “福州里”人,不是福州城里的人。“福州里”是长乐古老的村庄,今与坊兜村 同属长乐市古槐镇福坊村委会。 《长乐县志》载,张睦、张庸,长乐“福州里”人〔见后附《长乐县志》复印页 〕。 “张睦,字泰和,福州里【注1】人。仕唐,封太师梁国公。榷货大王庙在福城东 街凤池坊。”详见《八闽通志》。 “张庸,字执中,福州里人。唐乾宁元年,为开元节度使讨叛贼刘继峰【注2】, 领行军司马、入同平章事。” 以上两段文字是正史记载。见崇祯《长乐县志·选举·诸科》,乾隆《长乐县志 》、同治《长乐县志》、民国《长乐县志》。 长乐地方志如此肯定地记载张睦、张庸二公“福州里”人,应引起学界重视。张 睦、张庸故居在长乐福州里本是不争的史实。何时成为福州里人?一般认为祖辈 定居长乐福州里。 福州里张氏源自哪里?说是河南固始而长乐。也可能由太原琅琊入广东始兴,再 由广东始兴入长乐。眼下多说张睦本人从固始“随王”入长乐。有待深入研讨。 不论怎么说,无可否定张睦、张庸二公乃长乐福州里人的长乐地方志史实记载。 张庸,世居长乐 《长乐猴屿凤池张氏族谱》卷之一《宗支图》载:张睦,“唐任太师梁国公【注 3】。五代时由光州固始从闽王王审知入闽。及宋,敕配【注4】闽王忠懿庙”。 生三子。长子张庸,“唐任节度使司马行军【注2】,居长乐”。次子张膺“任都 指挥使,迁连江长溪及三溪派”。三子赓,“御史中丞,迁永福”【注5】。 卷之六《世系》载:一世张睦,号□□□字时雍,行一,秀州华亭人,受唐三品 总府,知光州【注6】。五代时自固始县从王审知入闽。由观察使历陞太师梁国公 。宋开宝(968-976)中,敕配享闽王忠懿庙,血食于郡…。“睦公係正月十五生 辰”【注7】。子男三:张庸(张庑)、张赓、张膺【注6】。 二世,张庸(原注:侯封出在此派),国公长子,避讳改曰茸行,号恒素,字孟 理。唐乾宁初为开元节度使讨叛贼刘继峰,【注:原文“为开元府节度使,时则 刘继峰…”已更正】,时则刘继峰据建宁府,恒素公行军旬日,兵威大振,遂破 刘贼。后(陞)同平章事。家世(居)长乐福州里。再迁侯邑瓜山之白苗【彤: 此处明确记载①张庸“家世长乐福州里”。②瓜山白苗张氏实乃张庸后裔,何时 何支迁往白苗待考】娶林氏十一娘,封夫人。子男二:彦、彦纵。 张赓,国公次子,分居永福登高山【注8】。 张膺,国公第三子,分居连江长溪【注8】。 长乐——凤池张氏的辐射源 《长乐猴屿凤池张氏族谱》卷六第一图所记第三、四、五世人物如表: 上表记述张庸二子六孙。二子一孙三对夫妇明确记载葬于长乐董奉山;甚至有子 孙附葬,但未见墓碑记载。长房三孙(仁琏、仁楷、仁珽)分别居于长乐黄崎境 (今文岭石壁村)、长乐二十一都海由(台瑶)、长乐营前镇。次房三孙,仁裕 夫妇葬董奉山(见上述),仁迅仍居福州里守祖祀,仁邈分居福清石竹山。所记 四曾孙,一号董峰道人、一号董平山人、一号海涯老人,明白以长乐地望为号。 可见,志载张睦张庸福州里人,确切无误。 上表人物世居长乐福州里,其后分居各地。 从张睦公传子张庸公后裔房派示意表,也可以清楚看出凤池张氏分布八闽的最初 辐射中心源在长乐。 长乐福州里是张睦公后裔“凤池张氏”的发源地,今鲜有人知。遗憾的是,宋代 福州里张氏发祥四百户而今不上十户。因此,今人很难相信长乐福州里正是凤池 张氏原本的发祥祖地。 凤池——长乐福湖的雅称 凤池张氏的堂号凤池,原出处指长乐福湖。 福州里面临福湖,远眺董峰,山峦有雅称“祥麟”“威凤”者,威凤(凤)指福 州里东邻的屿头丹山,福湖即雅称凤池。凤池作为睦公后裔的共同堂号——“凤 池张氏”专指张睦张庸的后裔,因为上祖睦公前后若干代,世居福湖凤池之旁。 福湖这个凤池,叫响于福州凤池坊之前。福山福湖早在董奉在世时就已叫响。 福州凤池坊,因榷货大王庙改作“凤池张氏宗祠”之后,以“凤池”为街坊冠名 。 榷货大王庙,背景是张睦逝后,薛文杰接任榷货使,多察民间阴私,致富人以罪 ,籍没其资,闽人怨苦,反思睦公德政。后唐天成元年(926)王审知逝世,930 年张睦逝世。 建隆年间,有说建隆元年(960),张睦被追封“英烈武护国公镇闽大王”。 开宝间(968-975),钱氏请于朝,谥王审知为忠懿王而建祠奉祀,时以张睦和建 州刺史孟威二人配祀。 为何张睦得享配祀?主要五大功绩:①引王氏兄弟向吴越王钱氏乞土。②倾家资 助军饷。③凿通黄岐澳航道之暗礁,汇入天然港道(其中陈塘港),开通甘棠港 直至炉峰(长乐金峰),转北从后山出梅江,从潭头出闽江。甘棠港是张睦立于 闽国第一功。④909年谏闽王建都沙京,始有“宁当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 之说。⑤帮助王审知“迁城”,政治中心始从福州(长乐)迁往福城(今之福州 市区)。 长乐福州里张家避居散处 因为宋元之交改朝换代,而迫使福州里张家背井离乡,举族外迁。至今时隔七百 多年,昔日福州里张家“宋室忠烈”名门望族的陈迹可考。然而从福州里迁往各 地的睦公后裔又有自己心中的凤池,各有自己认知的“支祖”。六七百年漫长岁 月,可以产生可能抹煞福州里真正古迹的新的“古迹”(如古墓葬)。 民国《长乐县志卷之七·名胜》记载“坊”35条(不包括“光俗”等六里),福 州里占2条。 “聚魁坊,在十一都福州里西,圣泉庵前。为宋进士(含特奏名、诸科)张俸扆 、张羽中、张铸、张早、张镇、张叔向、张绂、张绍、张致麟、张伯立、张黄中 、张夔、张镗、张洽、张申等建,嗣圮。今村名坊兜”。 “春魁坊,在十一都福州里牛耳山。为宋提刑张翀、尚书张镇父子及第建。今坊 址犹存。” 一个乡村,四百户人家,有宋一代张氏一姓“居乡籍报考”登进士第者十五名, 在八闽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罕见。 南宋末年,1276年农历十一月元兵至闽江之北。闽江南岸汇集一道保宋拒元的忠 勇防线,宋室忠烈举族安营扎寨,抵御元兵过江。福州里张家举族迁徙猴屿,张 镇长子张泳受命为通判,通判府成为抗元前沿司令部,也是张家军的营盘。猴屿 张家通判府古迹【注13】直至公社化才破坏殆尽,猴屿乡老都能道出通判府的四 至及格局。 张镇三子:张泳、张沂、张湹。现居长乐猴屿乡的凤池张氏是南宋末年通判张泳 后裔。 现居连江毗田屯的凤池张氏是张镇第三子张湹的后裔。 虽然长乐福州里发祥祖地的张姓从宋代名门望族衰变至今不及十户,但是迁往猴 屿与毗田屯的后裔衍成闻名海宇的名宗大族,历史偿还给忠烈后代发祥的空间和 无尽的财丁富贵。 【注1】“福州里”往往被人误认为福州城里,因而误导相关研究。福州里是极具 历史文化节点意义的古老自然村名称,又称福里、福利。现立于路旁的村名碑刻 称“福州地”。“福州里”是地方志书沿用千多年的规范名称。因盛产优质青石 材“长乐G654”而闻名于世。 【注2】张庸不是节度使,而是为“开元节度使”(指王审知)讨伐刘继峰。有的 引文在“节度使”后加逗号,易引起误解,以为张庸是“开元节度使”,错了。 张庸的官阶“领行军司马,入同平章事”。 【注3】后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封闽王时,授张睦“梁国公”。 【注4】敕配,配祀。宋开宝(968-975)间,建祠奉祀王审知,张睦、孟威二人 配祀。 【注5、6】张睦三子之说值得研究。张睦传子张庸的原始记载比较确凿,足以采 信。很可能,张睦后裔皆出于张庸,要解决这一重大学术问题,需要从大量旧谱 综合研究。 【注7】睦公生于正月十九日,因虫蛀传抄笔误,九误“五”、误“六”者有之。 有幸猴屿张家每年正月十九“将军诞”相沿成俗,其隆重甲于其他“神诞”。笔 者盛赞曰:尊祖敬宗,其族必昌。睦公葬于“横塘赤屿山”,指长乐福湖有东堤 、南堤,东堤又称横塘,因塘(堤坝)横贯于北湖村与屿头村之间而名,横塘赤 屿山在长乐屿头,睦公墓在赤屿山(也称丹山、定山)靠近“后塘尾”一侧。后 人有在侯官县东太平乡兴和里赤塘山(今闽侯县上街镇上街村)作坟纪念;即有 误书“后尾七长山”者。“七长”与“赤塘”谐音,赤塘、横塘皆实指福湖之东 堤,后尾是后塘尾。 【注8】卷六所记第二子、第三子次序,与卷一所记倒置。 【注9】董平古刹福安寺,即长乐董奉山福安院。《三山志》2003版P677:福安院 ,廉风里。天祐二年(905),僧皓琛庐于山之阳,右军太尉张彦纵建刹,目曰“ 董平”。闽王易以今额(福安院)。琛师示寂,其徒律学星处。景祐(1034-103 8)初,更为禅寺(福安禅寺)。元祐(1087)二年,林□□记。 【注10】长乐二十四都三图赤岐村,古称黄岐(亦写黄崎)。今文岭镇石壁村有 古迹“黄岐境”大王宫。石壁村濒海,有清代摩崖石刻,出现“黄岐澳”名称两 处。石刻现存,刻字全文见《回馈·乙酉集》P22《长乐黄岐澳崖刻》 【注11】长乐二十一都七图台瑶村,俗称硋窑,也写海由。“二十一都海田”, 海由之误,实指台瑶村。今属金峰镇首台村。台瑶,俗称海由。二十一都。旧属 敦化里,统六图,后改从化里,统七图三十村。在长乐东北,离城三十里。东至 二十三都金峰,西至方安里岱西,南至十六都华恩,北至大宏里塔前。台瑶与林 开、楼下、洋滂、仓里、蓝省,计六村,皆属二十一都七图。一说海田指二十都 今之江田。 【注12】长乐董奉山,古杏林内。俗呼张墓。已圮。 【注13】通判,指张泳。通判府,建于南宋末年。猴屿还有节判,节判指张仲源 ,明代人。〔后附《长乐县志》张睦、张庸〕 高宇彤 2004甲申年农历正月十九 撰于费城 开讲于纽约猴屿会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