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乐姚坑明教堂简介》 长乐芳桂乡方乐里,二十三都第五图辖七个乡村,曰:金峰、郑店、起楼里、何 厝、冯厝、姚坑、叶厝。姚坑即今长乐市文岭镇阜山村委会姚坑村。宋绍圣元年 (1094)十二月初一日,姚能举入籍长乐,乃卜筑此乡中而居,曰“姚坑”。迄 今已有912年历史。 姚坑村宋代出过三状元十二进士,堪称科举史上一朵奇葩。 姚坑村岩壑秀美,风物宜人。余9岁开始随陈礼调大师野外学习写生,多次驻足姚 坑。从事地方志工作以来,两次到村了解姚氏族谱编纂情况,乡亲盛赞姚诗殷先 生热心家乡文化建设,遂慕美名。2006年8月11日偶然机缘聆听姚先生介绍历次修 谱简况并蒙惠赠明教堂简介一册,喜获新知,拜读再三,引发若干学习心得。 (一) 姚坑始祖姚能举。《明教堂序》曰:“吾先世居侯官之古灵,少时偕郡名士林慎 思之裔孙林密、唐银青大夫陈之裔孙陈杞、黄勉斋之裔孙黄邦达,相与肄业德成 精舍,乃卜筑此乡之中而居”〔注1〕。 “侯官之古灵”指哪里?大凡单指闽侯县南通镇古灵村。近年姚先生多次前往查 询,未闻彼处有姚姓者。 长乐不但有古灵陈氏,而且有“古灵陈氏宗祠”。古灵陈氏宗祠在长乐而长乐鲜 有人知。值得研究的是一座古灵陈氏宗祠而不是支祠,而且是“海滨四先生”之 一陈襄题额。祠虽倒塌,墙体与门额俱存,当是研究“古灵”的宝贵实物资料, 不可忽视。古迹坐落在玉田镇东渡秀凤村,1944年冬失管,不慎失火,祠址保存 尚好,是长乐宝贵的姓氏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古灵”相关地名的宝贵实物。 (二) 姚能举成就于“月楼精舍”。 公元623年,置新宁县,就开始接受礼部对全国教育的统一指令。吴航文风,自唐 代宗之时(763-779)“常衮始开”,普及礼制常识教育。乡都闾巷,皆置社学 堂,以训童蒙。少则令其习句读、对偶、音律之文。稍长,则与之读大学、正心 、诚意之方、修己治人之术,总之不出日用庸行者。人心翕然归正,不流于异端 曲学【注2】。乾符(874-879)初,长乐建学宫,为八闽最早的孔庙。 咸通间(860-874)航邑“五桂联芳”,吴航文风大盛。林升子五:长子林进思字 尽中,次景思字德中,三勤思字明中,四普思字有中,五慎思字虔中,俱登第, 时称“五桂”,故名其乡曰“芳桂乡”。 林家“五子登科”首倡道学,为吴航宗匠。海滨邹鲁,举乡之人,以林家为楷模 ,彬彬向学,兴仁兴让,顿成雅俗。有喜相贺,有忧相吊,而贫穷患难互相拯恤 ,士农工商各安其业,渔樵耕牧咸适所天。故编其里曰“方乐里”。 吴航筹峰山素誉“洞天幽绝”,有称“筹岩”(稠岩)的地方。咸通初,先贤林 升筑“月楼精舍”教导五个儿子读书。五子得山川灵气熏陶,刻苦励志勤学,先 后登巍科、擢显宦,世称“五桂联芳”,传为佳话,实谓中国科举史之稀罕之事 。 姚能举与林密、陈杞、黄邦达,50年间相继肄业于月楼精舍,皆登进士,俱成治 国安邦栋梁。如表: 南宋庆元(1195-1200)前后,宋代理学大师紫阳先生朱熹,避“伪学”之禁而寓 居长乐期间,游筹岩,考察忠义林发迹遗踪,钦羡林慎思“儒英忠义”“续孟功 业”。认为“德成于此地”,遂题岩名“德成岩”。此后“德成精舍”叫响而取 代“月楼精舍”。 后人在德成岩建“德成精舍”和忠贤祠,祠中奉祀伸蒙子林慎思和朱晦翁。元代 改称“德成书院”。兴化路同知管祖温《德成精舍碑记》云“筹山德成,禋祀丰 洁。俾后文人,景慕前哲。”对先贤高度评价。正厅原有两副柱联曰:“岩表德 成在闽中独先诸子,家藏续孟视海内犹多一经”;“报国精忠垂宇宙,著书大义 炯星河”。后联明刑部侍郎郑世威撰。 乾隆21-29年间(1756-1764),知县贺世骏任职期间重修。后人又加祀贺世骏木 主。 (三) 创鹳岳“社学堂”者,里人方子安。时在“姚坑”乡名之前,乃方乐里先达方子 安创置。方子安故居在今姚坑村后,地名“方园兜”“方门里”,尚存宅基。 明教堂前身“社学堂”位于鹳岳山下。始创时间一说宋皇祐二年(1050),一说 元祐二年(1087)。鹳岳社学堂既在姚公之前,为何姚公要到月楼精舍就读,有 待研讨。 恢其制拓而张之者姚参议能举。绍兴三年(1133),姚能举已致仕归里,见社学 堂规模狭隘,遂与乡里先达拓而张之,捐己俸金,高创堂宇,上下两座,四围书 室厨房,拱卫甚密,堂宇辉煌。礼请渊源名师,教诲里中生童士子,阐明三纲五 常,令家喻户晓。一时英隽云合景从,接圣贤之正脉,修人伦之大本。拓建工竣 ,具文报告长乐邑宰吴仲举,吴公匾曰“明教堂”,志之于乘,永垂不朽。能举 撰写《明教堂序》。 更置明教堂于鹳岳之东者,林尚书采。林采先人,世居南郊。因南郊沙合而徙居 本里酒店山(姚坑),世代务农业海,其家极贫,传至林采〔注3〕,赖义母刘氏 造就,培养读书,致身显荣。 林采与义昆仲陈方卿、陈万卿,及里中俊士,结社于明教堂,风雨连床,质经辩 义。毕生不敢忘怀。晚年葬父庐墓于鹳岳之东,与状元姚颖唱和行乐,爱其山水 雅况、怪石巍峨。遂与乡之耆彦移建明教堂于鹳岳之巅,广延四方贤士,治举子 业。盖欲吾长为礼让之乡,而不入于互乡之俗者也。南宋庆元三年(1197),林 采将明教堂迁至现址,堂构甫新,备述其事,撰写《明教堂序》。 (四) 明教堂自然景观殊胜。 林采移建明教堂于鹳岳之东,枕玉狗之巍峨,面飞来之怪石。东西南北,峰峦峻 叠,龟蛇捍卫,水口牢密,较之旧址,地位更显高明。 堂之东有玉狗之石插入云霄,西有飞来之石【注6】凌于汉表。南则花林五里,胜 似上林之境;北则梅树十里,时占百花之魁。春有玉罁之石可以舂酿,夏有莲花 之石可以吐锦,秋有金钟之声逐潮而响,冬有渤海之水当面而潮。采于山,蕨可 美,又有金城之谷适口。钓于水,鲜可美,又有银鱼之羡称珍。堂之东北,一派 松椤森列,风气温暖;里之贫寒不能葬者,咸埋此处;有石夹,幼未成人者,咸 纳其中。则斯山也、斯石也,谓之漏泽山可也。而石之下,松阴幽翳,尝设一山 亭。亭之下,有清泉一窟可以烹茗。天气酷热,乡之逸士尝乘凉其下,不减舞雩 之乐。则兹堂之设,小子有所造,成人有所作,而老成逸叟有所憩息,而贫绝蝼 蝎无所侵而毁也。【注2】 陈文龙《明教堂赞》曰:“雁山一派,派入阜阳。鹳石崔巍,龟蛇俯伏。玉狗长 鸣,金鸡卓立。砂贯儒冠,石浑武弁。瑞石飞来,石门关住。明教堂前,双岩壁 立。东西两潮,合流陈塘。古谶相传:陈塘沙港合,吴航举子胜莆田。士生其间 ,览山川之胜概,披古人之图籍,亦可以猛然省,跃然奋矣”! 陈文龙《元台碑铭》铭曰:“石罁酿春,莲花吐秀。钟岭鸣秋,钱山堆积。海水 汪潮,石门峙柱。玉狗吠月,鹳石鸣皋。瑞石飞来,陈塘关锁。灵瑞钟鸣,圣堂 铎响。济济彬彬,诵经论文。忠臣孝子,节义文章。钟山川之秀气,勒元台以为 铭”。铭文盛赞明教堂自然景观之奇特。 陈文龙中状元之后,在明教堂内树额“读书处”匾,立“三元”碑。 明教堂经历元初兵燹、明代倭乱之劫。清乾隆年间圮毁。所幸原址尚存,原置于 堂内的陈文龙遗文《元台碑文》《元台碑铭》《明教堂赞》“三元台”和“三元 ”碑刻,至今犹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林尚书采植于堂前的两棵榕树至 1995年因虫害枯死。 (五) “陈塘港”之名称,出在陈文龙之前。 世传陈文龙〔注4〕组织民众疏浚陈塘港,为纪念陈文龙的亲民义举而命名“陈塘 港”。这是后人加给古港以新的含义,早在隋炀帝时代就有陈塘港。陈文龙《明 教堂赞》也可证明“陈塘港”名称叫响在陈文龙之前。 陈文龙(1232-1277),长乐阜山人,9岁承族叔为嗣子,在长乐阜山长大,在明 教堂读书出仕。陈文龙原籍兴化湄州。高祖陈俊卿【注5】乃南宋抗金良相。文龙 9岁时随生父陈粢外出贩布谋生,就在长乐阜山定居。 (六) 飞来石。志载后山之中,巨石上又有一石屹立叠于其上,故老相传,以为此石飞 来者,故以为名〔注6〕。 宋咸淳八年壬申(1272)桃月谷旦,里人状元陈文龙《明教堂元台碑记》曰:巨 卿名儒云合响应,相与磋琢,会文切理,日就月将,出际明时,咸登科第,斯堂 益增而光。而圣贤相传之旨,愚夫愚妇与知与能之道,不至于闇昧无传矣。龙生 也晚,仰慕前哲,不觉勃然思奋,携朋姚勉淬砺斯堂。宝祐元年,勉兄廷对第一 ,著先鞭矣!龙也看上苑而意气倍为鼓舞,不意咸淳四年戊辰,谬遇主知,殿试状 元。告假还乡。里中父老揖龙而言曰:志载后山之中,巨石上又有一石屹立叠于 其上,故老相传以为此石飞来者,故以为名。而斯堂已面临之,四方文士诵读于 其际者,咸跻贵显。緬想斯石,无翼而飞,不招自来,其天符欤,地瑞欤,其三 元发迹之台阶欤?佥议立元台之碑于是石之傍,令后来云礽有所观感而兴起。龙 承父老命书而镌之,以垂不朽。 元台碑 “∴元台”碑立在长乐姚坑“明教堂”对面的“飞来石”旁。宋代状元抗元忠烈 陈文龙书立,花岗石碑,高280公分,宽63公分。碑身刻:“∴元台”意为三元台 。下款刻“状元陈文龙书,咸淳壬申岁立”,楷字方整有致。1987年2月27日经长 乐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碑。花岗石质,上刻大“∴元”。1982年在明教堂原址挖掘时发现,断了半 截,只剩上部。有关资料说明此碑就是陈文龙中状元后所立。 联刻、额刻、瓦当 “明教堂”石额刻一处。石柱联刻二处:“万古纲常扶不坠,千秋教化妙无穷” 、“广化育以绥壤土,权赏罪而理阴阳”。瓦当主体图案八瓣葵花。 清道光武进士姚承恩的练武石。 (七) 从《简介》资料,看古代教育。 古代,圣明帝王治理国家,都以教化为先。自国都以达乡村闾巷,无不设学校以 造就英才。吾邑新宁(长乐县之古称),号为海滨邹鲁之乡,家诗书,户弦诵, 家家户户读书诵诗弹奏歌唱之声不绝于耳,说明古代长乐启蒙教育之普及。在姚 能举之前,地方先达方子安,就创建社学堂一所,目的在于陶冶童蒙,始习斯文 [注1]。 绍兴三年,姚能举拓建明教堂工竣,县令吴仲举匾曰“明教堂”。“明教”即明 伦释义,取释明教化之意。 明伦,立意是“接圣贤之正脉,修人伦之大本”。主要内容孝悌忠信四字:“教 乡人以孝而父子之伦明,教乡人以忠而君臣之伦明,教乡人以悌而长幼之伦明, 教乡人以信而朋友之伦明”。左传云“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以姚能举话说“不 出堂而成教于乡”。 明教堂教学方式:平时登堂,每月初一、十五两次稽考评议,遵循伦理者受群众 赞扬奖励,违背伦理者受众人遣责唾斥。其间有忠臣孝子,节义文章照耀简册者 ;柏舟誓志,苦节自持者;不分贵贱,由乡间耆老彦达提请官府褒荐表扬。勤于 农事敬于百业者,受普遍尊重敬爱。“天然人伦序而俗,皆可封之俗。则斯堂设 ,成齐家治国之本,人伦风化之原也”。陈文龙有曰:“巨卿名儒云合响应…… 不至于闇昧无传矣”。 公元1175-1271年,姚坑明教堂育出十六进士,其中三元发迹。如表: 世有“五士同袍”之说。五士指林采之子得中、侄亚文,姚状元之裔曰同、曰逢 午,陈迈卿之裔曰觉伯。特指这三家五进士,肄业于明教堂。林琼蕤《长乐纪盛 文》曰:“一门三举三翰林,江田独钟其盛;七世二元十进士,姚坑克世其家” 。二元十进士,其实十二进士:姚宗虞、姚颖、姚子才、姚简中、姚同、姚垍、 姚直夫、姚灼、姚震、姚逢午、姚勉,姚公特报籍闽侯。 (八) 《简介》刊载人物活动照片: 《简介》刊载长乐市博物馆陈列图两幅 (1)明教堂模型图。主体建筑四座,中间两座宽六扇五间,各有露天庭院,两边 廻廊榭屋。 (2)永乐皇帝与姚广孝对奕图。姚广孝盘腿趺坐于鼓椅锦垫之上,沉思出手状。 永乐帝伫立棋桌旁,右手捋须思考状。二人不同身份亲密关系表达淋漓尽致。 《简介》收录故事《巧嘴姚颖》。故事以地方景物立意发挥,构思一段姚颖说动 孝宗皇帝和公主的欢心,招为驸马的对话故事,表现姚颖酷爱家乡自然风光以及 巧言急智。主题健康,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只是“吃条条米,指吃番薯米”史 实不对:故事发生在宋代,然而番薯是明代陈振龙引进长乐的。还有擅改村名方 位不对,姚坑距梅花七里而非十里,村名钱堆山,米堆岭而非“金堆山,银堆岭 ”。此话只要改为“七里梅花,五里花亭,吃金钟米(麦饭),配嗑嗑鱼。钱堆 山,米堆岭。千里鱼塘,万盏红灯”就更加切合传统口碑与自然景观。 姚诗殷先生为明教堂撰联两副: ①狮子岩上三官印〔注8〕献瑞,飞来石前元台碑呈祥。②海潮云飞案兹道味,鸾 停鹄峙称其家儿。 第一联歌颂明教堂三状元,赋予自然实体以祥瑞意念。第二联用拟人手法抒发作 者对千年明教堂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的憧憬。 《简介》以福建国画院画师写实国画大师阜山人陈礼调1945年佳作《明教堂元台 碑图》通包封面封底。全图标注地名29处,再现60年前阜山姚坑一带,山水村庄 田林路桥大意,利用画面四角空间誊录陈文龙《元台碑铭》《明教堂元台碑记》 《明教堂赞》,图文并茂,取景开阔,立意深远,气魄雄浑,兼具艺术欣赏、地 理研究、存史教化借鉴综合价值。图画倾注着陈礼调大师爱祖国,爱自然,爱同 胞,爱人类,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美德节义文章,浩然正气与世长存的博 大胸襟。一纸画图满腔热血,海内外乡亲见图如见人。 《简介》帮助人们认识姚坑千年历史文化文明长链之中一个永放光芒的璀璨链环 。 让余向千年来一贯保护历史文物、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历代地方彦贤官弁和全体乡 亲,致以由衷感谢和无限景仰。因为明教堂历史文化是长乐的骄傲,是民族精神 之一部。 保全修复整理研究并发挥明教堂文化深刻内涵,可以从多个视角探视持续健康发 展国民经济,科教文化立国,科学发展观,民族传统美德普及教育,对伟大的中 华民族长治久安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明进步前列的无限深远意义。 《简介》全书仅21码,余用数天时间精读、摘录、撰写心得笔记。再捧起《简介 》,觉得是姚诗殷先生送给我一部厚重的精神宝卷,重于泰山。愿全社会共同研 究和弘扬明教堂精神,愿明教堂精神永放光芒,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运用服务 。 【注1】参见绍兴三年上浣之吉赐进士出身初任平阳县令继知肇庆府终江西安抚使 司参议赠朝请大夫姚能举撰《明教堂序》。 【注2】参见庆元三年春月谷旦朝议大夫权兵部尚书刑部侍郎兼玉牒检讨官兼侍讲 林采《明教堂序》 【注3】林采女二:长适姚震,次适岭兜黄家。 【注4】陈文龙,由镇东节度判官,历监察御史,累迁参知政事。元兵已至杭州北 关外,众议降。文龙乃上章乞归养。德祐丙子(1276)益王即位福州(濂浦狮山 村),复以文龙参知政事。元兵至福州,益王趋广州。文龙守兴化,通判曹澄孙 开城门降元,执文龙及家人至文炳军中,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腹曰:“此 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耶!”元帅唆都往来谕意,且以母老子幼感动之。文龙曰 :“我家世受国恩,万无降理。母老且死,先皇三子,歧分南北,我子何足关念 !”情词慷慨,唆都愀然改容。械送杭州,绝食殉国。其母病系福州尼寺中,左右 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讣闻,诏谥忠肃,赐庙 号昭忠。元至正间,遣使李文虎访求陈文龙子孙,将录用,无一人应诏。 【注5】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谥正宪。宋兴化军人。绍兴进士,官泉州 观察推官,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晋安郡王府教授。孝宗时,擢尚书右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以少师魏国公致仕。见《宋史》383,《南宋史》32,《 宋元学案》34。 【注6】1945年,福建省国画家陈礼调写生创作《明教堂元台碑》时,飞来石画在 图中。1962年建设营房时采石炸毁,现存岩基,尚可记认。 【注7】陈觉伯。夙承庭训,与高应松友善。教授泉州,以古道迪士。景炎初,幼 主航海,舟次泉州港,觉伯率同列,表问起居。命摄州倅,扈从入广,拜福建提 刑,数月罢归。闻崖山师溃,愤惋不食,卒。遗命其子曰:“吾宋臣也。题墓当 系吾于宋”。应松族弟高旂,为撰墓铭。 【注8】三官印。指明教堂后,狮子岩上三块状如官印的花岗石,每石各有一间卧 室大。 (本文经姚诗殷先生审校)高宇彤 2006年8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