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志》标点
总 述
文石者,据于海滨,离乐邑三十里许,聚围数千家,所事惟读、惟渔、惟商、惟贾然。所谓文石者, 即石也。自我皇明县令韩公巡行兹土,耆老帖具石,子民迎之。公见字僻甚,乃加一笔为“文”。嘱耆老 而告之曰:“尔乡文物之盛,而有邹鲁之风,称以为文,固甚也,何以为?”后即名其乡为文石。乃若地 势之盘旋浩荡,流则万派朝宗,峙则六山拱秀,曰马、曰牛、曰龙、曰豹、曰蛇、曰狮。但马山皆石产 也,突出江浒,顶有小宫,祀舍人香火,为渔家祈祷最灵。石壁间多鐫名人游咏佳句记传,旁有“观澜” 二字,笔巨极古。朝看日镜浮金,晚眺月轮沉璧。潮进环绕与牛山匝,潮退崎岖与牛山连。西浒建道数 十门,直抵渡头,往来不病于涉,勒石碑曰“登文道”。回攀叠上,即磴牛山之巅,有烽火台,四望清虚, 呼吸可通帝座,苍茫万顷,低浸遥天。惟见风帆飘渡,直与雁影齐飞;鸥魂轻泛,真觉爽人心目。稍下 数武,有古松二三本,幕荫石上,其石若几若床,可枰可酌,暑气不侵,恍若坐卧雪中焉。东隔沙湄, 即上龙山,塔耸凌空,湾有书亭,匾题曰“观涛”。山半两座大寺,极旷极华,极幽极静。上殿三尊金如 来,周星黄先生题其额曰“大海慈航”,又一联云“云卧衣裳蛟欲舞,月生萝薜鹤初还”。下殿左祀文昌、 武曲,右祀金身五尊大帝。前有戏台,其联云“半假半真局面,大开大合文章”。豹山之南有土地祠,临 田畯间,其神最灵焉,四方妇女求者莫不毕集其所,听行人之消息而问卜焉。逾过沙冈至蛇山,一路通 各远近,村傍有古松,夏为行人歇息,石上可坐百余人,首伏于筹港之侧,峭壁崆峒有神棲焉。洞口祀 游海尊王像。是山之上,草木蔚茂,禽鸟喧鸣,四时皆春矣。步出少畦,狮山伏焉,边有园亭,种奇花 异果,石泉泻于其间,碧如玉、甘如醴,饮之、吟之、游之、玩之,别有一天境界。登其巅又有塔,耸 与龙山对秀,如云笔插于云霄间,其狮首巍视西江。横过沙湄至东林寺,门对琅琦白云山,其楹联云“暮 鼓敲残山月,晨钟撞破海云”,东西四殿位列梓潼帝君、伏魔关圣及东嶽康王、蟒天神王。中有过亭,匾 曰“初雨亭”,乃邑侯詹先生书也。彼时亢旱,亭成即雨,故以为名。左右开石池,蓄金鳞,种芙蕖,植 紫荆,一树盛开犹锦,两壁绘龙虎际会,座上金身三保趺坐莲花,后堂列十八罗汉,骚人赋客,名僧道士, 靡不至焉。寺右原属公馆,以接官吏会议之所,后改建玉封天仙府,殿后保佑尊王,合乡赛祀,民繁香火。 分祀东澳龙沙境内,又建一祠于江岸,而与毓麟宫并。独天妃庙二座,乃我皇明钦赐,建于西澳,近东林, 峻立轩岩,翚飞华采,中有梳妆楼,前有额云“海不扬波”。外有明聪二神将,有撅之联云“灵贶奠天涯, 长护神京西北;婺光临海上,遥瞻夷服东南。”匾题“钦赐天妃庙”五大金字。当琉球请封时,圣上命宣科 臣二员,拜祀挂袍,登舟而往。倘至中流,风涛怒作,呼之即应,星降于帆上悬耀如灯,顿使波恬怪伏, 凡大小商舟渔艇概受显庇,古所谓地杰神灵者,尤不独此也。吾乡居临隅,尽属鹹潮之沙泥,凿数尺而清 泉冒沸,味若清溪之水。通衢中有一幅古井,乃昔东林寺得道僧所开,六山钟气之处,虽值旱极,此井不 竭。汲数人,其泉潝 然;汲数十人,其泉亦潝 然;足供一乡其烟火烹饪。夏则冷如冰,冬则热如汤。至 甲午初秋,井内忽涌而鸣,乡人会观,卜以为瑞。越两年后丙申年初冬,陡遭清师兵燹之騐 ,族姓散寄 于邻村。辛丑初冬,又将近海居民召移三十余里,流离之惨,千古所罕观也。予何时不作庄周之梦也。若 此者,岂神之非灵乎,实天地之气数剥复有以然。思离乡之后,少者壮,壮者老,睽违日久,见面不识, 而况于地乎。若再逾一二纪,壮者以至于老,老者以至于往,记载不存。虽得复,则天地之泯然,无考矣! 瘦仙宁忍不为之志云。
又感怀诗三首
六秀奇峰古迹遗,春江泪满杜鹃悲。石门笔篆余风雨,明月何时买醉时。
少小移家老大耶,不胜愁思不胜嗟。逢人欲写伤心句,恐落他乡一树花。
物换时更百感兴,飘然浪迹似无凭。望谁扫却风烟地,还我江南曲奏昇。
康熙十七年岁次戊午仲冬 六奇山人高文 谨誌 文石八景
诗曰“龟蒙凫绎,鲁邦所瞻”,又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盖言地之胜也。故风气攸萃,前后左右, 恒多景概之奇;达人君子,仰观俯察,必有以动其吟咏之趣者矣。
牛山日色 彩云扶日上中天,缥缈祥光处处连。睡起山南吹短笛,牧童仿佛遇韩仙。
马水春声 昨夜雷声起海滨,神蛟耸角禹门新。三春浪煖鸿胪唱,首石山鸣兆异人。
龙湾云起 坤舆淑气萃江南,海角潜龙跃碧潭。闻道雷声春日动,九天靉靆沛霖甘。
虎宅风生 悬崖树上怪风生,早识山君百兽英。蹲踞负隅谁敢迫,神光闪烁鬼神惊。
登文接蹥 龙门一派会瀛洲,学士同舟共济游。不是皇家私网结,明珠大贝应君求。
宝塔凌霄 石塔巍峨孰与齐,悬空挂月应东西。诸生欲觅凌霄路,请步层层快意梯。
都家泛棹 云水相忘驾扁舟,公余乘兴五湖游。逍遥物外非闲客,暂向洲头对白鸥。
石门观澜 万顷波廻不舍喧,此中消息小乾坤。方知观海难为水,文石龙门记胜存。
文石古迹庙宇
东林庵 以东林尚书选渡船于此,遂构一小庵供人驻足,后本澳人众因而张大之,粉饰壮丽,可供 游观。本县尹公尝祈雨于石头,有应,异哉。
烟台 始建于洪武十年,为防倭设也。沿海山头俱各建造。厥后二百余年,狼烟不起,刁斗不鸣,亦 太平之庆也。
天妃庙 建于永乐七年。太监郑和往西域取宝,厥后朝廷遣天使封琉球中山王,俱在此处设祭开船。 倘值风波之急,便有婺星降现,扶持佑民护国。至于本澳渔船百只,尤感神庥。
登文道 万历壬辰年,四里人众并澳民,募缘建造。
东西塔 文石虽居海滨,古称邹鲁之遗风,秀毓牛山,号为吴航之名胜。前代亦有声驰翰苑,亦有 名望鸿儒,奈因万历初,天宝石殒坠之后,斯文渐疏。地师教以造塔培辅,则人文蔚起。于是乡邻士子, 欣然建造东西二塔,果有斯文蝉联之应,亦地运之回復也。
公馆 以公地之余建,以便官司往来之驻也。凡乡中有志举业者不妨居此,以为读书之处。本澳船 商业海,甚苦于官盐之配,每百斤勒卖五钱,不愿卖者,担盐散于其家。至万历四十年,董吏部目击其非, 切齿恶之,即向抚按司道力言除弊,永革官盐。今沿海各澳认饷自纳,无復官盐之累,皆公之赐也。董吏 部讳应举,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文石兴废事实
明嘉靖三十六年,倭寇焚劫沿海居民。至清初以来,山海起义,文石地方半清半明。顺治十年癸巳冬, 明将周瑞职居闽安侯,连舟宗入闽,镇驻闽县嘉登里。镇之内外有清明之隔,船只莫能出入。凡有货物, 皆在石起运到省;省中及各处货物,亦由石出海。甲午春,上台知情,发兵剿除文石,虽幸明兵进御 ,稍 得安全。而顺治十三年丙申冬十月初七日,文石与梅花惨遭劫洗之祸,遭生擒十之二,戮亡者十之四,溺 水者十之三。负痛数年,尚冀有日可归乡井。不拟顺治十八年辛丑冬,復遭迁移之变,嗟嗟人生于世,果何 不幸,而遭此叠叠异殃乎?逮后,姚督台奏请全復,既蒙谕旨,而各乡归里者十居八九。独吾文石无田可耕, 向赖渔商为业,次则开店坐贾而已。偶有一二旋归者,但见风景寂寥萧索,人心故皆厌归。即欲归,亦无 力构屋,岂能復如曩者三千八百余灶之盛也哉!彼时,亲戚岂能相顾?宗族不能团居。值兹世变人移,昔之 稠密繁华,舟车辐辏,人文蔚起,有邹鲁遗风者,转为荒墟野壤,荆棘纵横,而天高露下、苦雨凄风之时, 令人不堪追忆。此虽地运之变衰,实人生之劫数也。至于获全残喘,终于寿而有传于后者,皆从阴隲中来, 益信天之报施不爽也。
毁墓破棺颠末
耿逆起殿,令每兵取砖一千砌墙。兵无所措,将界外坟墓拆取砖石,棺木尽行抽出。因一朽棺,女尸耳 有金环,兵徒取之。从此棺木斫破无遗,以致尸朽骨露,可惨可伤。
文石復回重建庙宇
龙山寺,自顺治十三年丙申遭兵燹之变,遂成灰烬。及康熙二年癸卯回復,至二十九年庚午,文石仍旧 址重建七柱四扇三间殿宇,邻乡欲同祀香火,遂帮二扇广为六扇五间,倍觉宏敞。乾隆二十四年己卯鼎建戏 台,但物久必敝。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本乡与各乡善信,因更新而再重建之,土木丹青,亦极一时之大观 焉。
重建龙山寺碑文
庙宇之设,所以崇奉明神,岁时享祀,藉邀灵贶,用迓福祥者也。石龙山寺古迹,载在明季夏邑侯县志内, 《石志》具有明文,传已久矣。国初顺治十三年丙申,文石与梅花均遭兵燹之祸,此寺遂因以毁。十八年辛 丑冬復遭迁移之变。至康熙二年癸卯,居民幸而復回。二十九年庚午,乡人因旧址重建,邻乡闻知多效诚敬, 同祀香火。乾隆甲子,余曾祖讳长申公暨乡耆刘则会、陈存禄诸公重建戏台,寺中规模益壮。迨乾隆辛亥,缘 首谢公斋志、董事陈公德通、募化僧人觉茂重修,悉因旧制。嘉庆七年壬戌復行重修,迄今数十载星霜风雨, 阅时既久,不无倾圮朽蠹之虞。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文石本处及邻乡绅士耆民好义乐善者极力振兴,众擎俱举, 公捐竞劝,不惜多金,爰择吉日鸠工重建,改旧更新,美轮美奂,极一时之大观。从此里社荐馨,春秋匪懈, 明神昭格,降福无疆,则斯举足遗后人休,并愿后人克循前辄 ,香火因缘,绵绵罔替,讵非太平盛世也哉!
道光甲辰年六月谷旦永定儒学教谕前安徽泗州直隶州州同 高炳望
·作者介绍·
高炳望 榜名祖望,字德彰,一字琳圃,文石人,省居。幼颖异,年十三补弟子员,嘉庆丁卯举于乡, 授徒三十年,及门登科第者踵接。道光壬寅授安徽泗州州同,地滨大湖,胥役多藉缉捕之名苛役,商船不敢停 泊。炳望廉知其情,立除积习,勒石湖岸,舟舶靡至。癸卯分校乡闱称得士。甲辰春飞蝗过境,积厚五六寸, 炳望诚心夜祷蝗不为灾。暇日进诸生与论诗文,多所造就。历摄五河、天长、盱眙、椒县事,皆有政声。己 酉引病归里,宦橐萧然。子銮宣,道光庚戌进士,打箭炉同知。
高文 字克斌,大宏里人。喜读书,不乐仕进。小筑数楹,莳花种竹,每游山水,竟日忘归。著作多 不尽传,于文石志见一斑焉。
(点校 高宇彤 陈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