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岐显应宫 显应宫位于长乐市漳港镇仙岐村。仙岐村在长乐市东部滨海,距市治16公里,东、南皆面海,北越牛 山界于鹏谢(黄埕谢厝)下道,西至石梁港、邻路顶村,纵横十余华里。 宋淳熙十二年(1185)里人陈惟大、张涣章造石桥十有五间,在桥西头筑堰围海造地三亩,以固桥道。 桥长五十五丈,阔一丈二尺,桥栏石雕吉物图案镵纹如锦,故名锦桥。石桥即石梁,仙岐宋时设寨亦称石 梁寨。明隆庆三年(1569)知县蒋以忠为防倭患捐俸倡拓寨为城,称石梁焦山城。桥西大使庙,祀唐名将 张巡、许远、雷万春。明清海禁放松时期,最多有“渔船百四四”艘,商船数十艘,从仙岐南门起航,经厚 福港,进海上航线。梅花江“穿担行”(梅花港向东淤积的沙洲)尚未形成之前,梅花港一派水流,径经东 道、下道(在鹏谢半岭山之南)、石梁港,于锦桥入海。百年前仙岐还是四面环水。近百年,这条航道才 明显淤积,直至完全淤塞。仙岐是古代航海埠口,居民普遍信仰妈祖。仿照贤良港,仙岐在东境、西境各建 有妈祖宫。 东境显应宫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后遭海啸风沙灾害,埋没地下。 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报》报道国务院批准建设长乐国际机场,次日,村民建房挖地基发现古宫。经过整 理重光,已成为妈祖文化第二圣地。1998年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并申报AAA旅游景观。 古宫重光,祥瑞屡现。出土妈祖等56尊泥塑神像,唐宋以来古币、一批宋明陶瓷、一方嘉庆庚辰年“愿 愈应”木匾,件件文物弥足珍贵。重光当年,百只硕大的彩蝶、蚱蜢蜂拥而至,数只大灵蛙长驻不去,与神 像依恋,与游人亲昵,留下无穷的妙趣、吉兆、联想,丰富着妈祖的“神绩”,令人叹为观止。朝觐观光者如 潮,盛况空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欣然题赠“显应宫蝶蛙神奇”。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题赠“喜见宝 物又重光”。海内外新闻媒体报道地下妈祖宫重光。国家级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单士元、杜仙洲、马瑞田 等受聘为显应宫高级顾问。 古宫面积约360平方米,前后两进。后进靠墙并列三座神龛。中龛祀:勾陈大帝(四御之一)偕夫人、 阮高大王偕夫人。东龛祀:赵元帅、马将军。西龛祀:临水陈太后和林、李夫人。前进供奉航海信仰神,东 厢妈祖天妃神龛,西厢航海大臣神龛。妈祖天妃神龛祀主神妈祖及其附神共七尊,其中明聪二神(千里眼、 顺风耳)出土时不慎损坏,后由一位祖籍福州的香港同胞重塑。航海大臣神龛祀主神航海大臣及其附神共十 尊,其中一尊(第31号)神像造型特别,高勾鼻;另九尊着装极像明代宦官,笔者以之为正使太监郑和、王 景弘,副使太监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左少监张达等人的造型。主神睁眼远眺,附神垂目俯视,主神像 留有挂须孔,附神无须。笔者以为主神是郑和形象的“神化”,以眼神暗示超凡,以挂须弥补太监身分的遗憾。 其实,今人看来,“太监出身”丝毫无损于世界伟大航海家、世界第一支万人海军舰队司令郑和的光辉形象。 只有郑和最有资格成为能与妈祖并祀的巡海大臣。 显应宫地下古宫因其遗址、神像、祀具全是出土文物,而有别于所有妈祖庙。长乐人民创造性地塑造以 郑和为原型的航海大臣神像与妈祖并祀,首创妈祖文化与郑和文化交融为航海文化信仰的典型。每当我侪虔 诚伫立在航海大臣像前,不由联想起长乐南山三清宝殿铜钟,传达着郑和水师二万八千官兵为远航人祈求良 好祝愿的信息:“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从妈祖、郑和、三清殿铜钟祝文,联想到长乐市标的火箭、 航船造型,这一切鼓舞着长乐人勇敢地走向世界,热诚地拱手召唤着世界认识长乐。朝觐显应宫,油然而生自 豪感,长乐无愧为郑和下西洋远航基地、妈祖文化第二圣地、航海文化信仰的发祥地,从此更深刻体会到长乐 市航海文化特色以及长乐在传播妈祖文化与郑和文化相结合的航海文化信仰的独特性、比较完整性、不可替代 性。我侪理所应当珍惜这笔文化遗产。 【注】本文入选福州市地方志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 于丹 陈挺 陈建成 2001年9月18日 |